喝了水之後,正常來說,水分在胃部需要10~15分鐘左右的時間才會往下到達腸道,讓腸道吸收之後,要再透過血液轉給腎臟,腎臟再製造成尿液,所以最快也需要40分鐘左右的時間,才會變成尿液;平均來說,1分鐘製造1cc的尿液都在正常範圍。一般來說,水在體內正常代謝需要30至45分鐘之間,如果不能很快排泄反而不正常。而且,受到飲水量太多、飲食吃太鹹、天氣變冷等影響,喝水後也會更想尿尿,且排尿量也會增加。但是,睡眠後要起牀排尿叫”夜尿” ,”夜尿”的問題影響睡眠及生活質素,如果見家人每天入睡後,也需頻密上廁所痾夜尿,便需要多加留意及提醒了,夜尿本身不是嚴重的疾病,但卻暗示身體可能出現其他問題,常見夜尿原因有4種:
- 睡眠期間身體製造的尿量過多:正常人一整天尿量主要發生在白天,夜間多尿定義為:夜間排尿量總合大於全日總排尿量3成以上,雖然人體會自己調控荷爾蒙分泌,隨著年紀增加,荷爾蒙分泌的能力會逐漸退化,導致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,導致夜間多尿。
- 膀胱能儲存尿液的能力低下:膀胱容量較小或男性攝護腺肥大,正常的膀胱容量,大約有 400 到 500 ml,像是膀胱纖維化,都會影響膀胱的容量,膀胱容量變小、失去彈性,不再像以前能容納那麼多尿;女性的子宮肌瘤壓迫,都有可能造成膀胱的生理構造壓迫。另外,像是自律神經失調、膀胱發炎、脊椎神經壓迫、心裡因素等都可能會導致膀胱神經失去穩定性,產生不正常的放電而引起膀胱過動症,都會做成夜尿。
- 內科疾病:心臟病患者可能心臟較無力,因此白天時血液集中於腳部,腎臟血液較少,所以製造的尿液較少,晚上時睡覺躺平,心臟較容易把血打到腎臟,因此尿液較多。另外,糖尿病患者「吃多」、「喝多」、「尿多」3大特色,原因除了喝水量多,導致排尿量增加外,也可能是高血糖傷害到神經,導致神經無法控制膀胱,因此排尿次數比常人增加。
- 睡眠障礙:失眠跟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容易夜尿,則是因為晚上睡覺時,大腦會大大降低對膀胱的敏感度,膀胱的容量較白天大得多,這樣才能避免一直起來上廁所、中斷睡眠。 但是,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導致睡眠狀態不佳,呈現醒醒睡睡的狀態,這樣的情況下,大腦沒有將泌尿系統切換到「睡眠模式」,膀胱還跟白天一樣敏感,所以人就得跟白天一樣,每隔幾個小時就起來上廁所。 另外,睡眠呼吸中止會導致缺氧,身體發現缺氧,就會加快循環來彌補缺氧的問題,因此產生利尿作用,引起夜間多尿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,半夜腦部處於缺氧狀態,導致無法分泌抗利尿激素,尿液不斷從腎臟流向膀胱,因此會有夜尿情形。如果有夜間打呼問題,或是長期失眠,需要先治療這方面問題,夜尿的方式照理講就會一起改善。
夜尿除了靠藥物,也可以改變生活作息來減輕症狀,建議以下5點:
- 睡前6小時減少水分攝取,讓睡眠時的身體水分不要過多,才不會產生過多尿液。
- 睡覺前不管想不想上廁所,一定要去排空膀胱。減少睡眠時膀胱滿漲的感覺產生。
- 晚上起來如廁完就不要再喝水,避免造成下一次夜尿。
- 睡前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。
- 如果可以,中午休息可以平躺,幫助尿液在白天時就能排出。
Spooky2 也有解決夜尿問題的程序,如下圖: